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

在超級市場打工的好處

在超級市場打工的好處 



今晚的晚餐,三蚊港紙都不用,有野飲,有野食。

之所以咁平,因為全是今日過期的貨品。超級市場有指引是無論幾平都要賣清。每日到期的貨品有很多,由早上開始逐少逐少地減。減到夜晚都未清就以超低價清貨,所以就減到這麼便宜。 這些超級清貨價的貸品通常都是手快有,手慢無。在超級市場工作,自然是近水流台先得月,哈哈。 

很多人會擔心這些就來過期的食品會食壞人,所以即使多便宜也不會買。雖然確實見過有些未過期已經變壞,紫色的豬肉,乳酪狀的牛奶,發霉的 pizza ………… 自己也中過幾次招,不過最壞都只是要去厠所思過,以後更加小心選擇便是了。但應該不會食死人的,至少我食了三年了,現在還可以在這跟大家分享在超市打工的好處呢。

我覺得食野都係為求飽肚而已,最緊要都係平靚正。"平" 是第一,"靚" 同 "正" 反而是其次。

另外的一張是之前午餐,兩塊芝士焗三文魚加火腿三文治,加起來也不過五蚊港紙。

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

油價下滑的影響

這一年來油價像食了瀉藥一樣,由過百美元一桶下滑至現在八十元以下。

Aberdeen,也就是我投資的城市,是歐洲的石油重鎮。石油是城市經濟的主要命脈,幾乎所有東西都與石油有關。港口的船隻是來往油台補給物資的石油服務船,外海全都是上萬噸的油輪,機場來往油台輸送工作人員的直昇機多過飛機,街上總有機會見到運送石油器材的運輸車,寫字樓不是石油公司的,就是石油服務。金融海嘯時,全英國都陷入一遍風聲鶴唳,唯獨就是這裡好像甚麼事也沒有發生過。

英國經濟的對油城未必有很大的影響。但油價下跌,對於北海油田的影響很大,直接就影響到油城。北海石油的開採成本很高,一桶要成本要幾十元美金,對比起中東只是十幾元,甚至更低。原本油價高,油公司還能有很好的利潤。現在油價低了,容易開採的油田又已經開採得七七八八。大部份新發現的油田又要在油價高的時候,才會有開採的價值。現在油價在一百元以下,本來的油田已經沒有多少錢賺,新的油田更是沒有開採的誘因。油公司的投資自然減少。

如果油價繼續低迷,對油城的影響很大,而且也開始來到。由最近開始,從電台上聽到陸續有油公司縮減人手的消息。裁減的大部份都不是石油公司自己的員工,多數是短期合約的前線外判技工。雖然市面暫時還未感受到影響,但油價持續低迷的話,油公司縮減人手的規模只會有增無減。那時候,難免會影響到樓市。

最近離大學接近的放盤極少,一來是淡季因素影響,二來是盤源本來就不多。正如前陣子睇樓,經紀所言,過往很多家長會為他們入大學的子女買樓作為求學時的住所,讀完書就把單位放售。這也是樓一原業主所行的方法。但如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賣樓套現的資金可以做甚麼,於是就把單位由售轉租,收取穩定的租金,令到大學區放盤更少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原來的打算是進入其他地區,看看家庭市場是否可行。家庭客的單位中產以上的單位買不起,租金回報也低。中下階層的選擇依然很多,價錢也相對便宜,租金回報也差不多。但如今看來,在石油業低迷的情況下,還是專心做自己熟悉的學生客比較好。因為中下階層正是今次油價下滑,可能最受影響的一羣,實在無謂為了差不多的租金回報而去冒險,去租給收入有可能不穩定的租客。

之後的情況有可能是,少了人買樓,因為他們對油城的未來少了信心。樓價往後的發展可能趨向平穩,沒有以往的升幅。但這反而可能是個機會。少了人買樓,特別是自住客及家長客。這兩個羣組往往是在競價中,最肯出錢的一羣。少了他們的競爭,往後荀盤的出價可能不用那麼高。這對針對大學市場的我來說,無疑是件好事。以往溢價往往要真金白銀付出,少付一點溢價,對首期的需求減少,更容易可以儲到錢買到下一間。我針對的始終是租金回報,多於價格上的升幅。

我看學生市場除非是政策上的改變,否則未來依然值得投資。特別是現在各大學的經費有相當的一部份都要依賴外來學生。如果政府收緊學生政策,大學會受到很嚴重的打擊,相信政府不會這樣做的。現在還是專注在學生市場。


2014年11月18日星期二

不再做自滿港燦


前一段時間,有位來自家鄉的叔父來到英國,順便也來探望我們一家。幾年沒見,大家寒暄了一輪。叔父開始跟我爸談天說地,世界政經,當中自然離不開香港的近況,而我身為後輩就在身邊旁聽。

叔父是典型因為內地改革開放而成功的故事。趁著國家的掘起,開展了自己的個人事業。事業在過去十數年間不斷擴大,現在也有了一定規模。公司的業務主要在上海,香港及新加坡。他現在已經不需要再親力親為,只需要給公司大方向,自會有下屬管理營運之事,算是老闆級數。

因為經常上海,新加坡及香港三邊走,所以叔父對這三個地方的發展深有體會。他認為現在香港人太過自滿,特別是年輕的一代,還沉醉在香港對中國內地的的優越感上,認為自己高人一等,香港對國家很重要。香港人給他的感覺是有點夜郎自大,坐井觀天。

他提到在改革開放之初,中國或許還要依賴香港,很多物資,技術,人才,以及資金都需要從香港輸入。以往香港佔中國經濟的比重也大,幾個大城市的經濟總量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個香港。在那個時候,香港對於中國確實是很重要。

但現在的情況是,在經濟上單一個上海已經早就超過香港。物資上,現在物資幾乎都可以自由進出中國,不用靠香港轉口上國內。物資可以直接進入內地的港口,深圳鹽田,上海洋山,天津港,哪個現在不是世界上重要的港口。人才,每年都有數以十萬計的海歸回流,不一定要從香港引進。隨著國家的繼續發展。香港經濟對比中國經濟的比重不斷下滑。放眼中國,香港的地位其實已經不斷在下降。

他說,香港很幸福,有中國在背後,可以分享到中國掘起的成果,就像自由行。雖然香港有部份人無知地對這方面嗤之以鼻,但無可置疑,沒有了這些政策對經濟的貢獻,香港現在的處境會差很多。

他用了和香港相類似的新加坡作比較。新加坡沒有這份褔氣,但它在發展上要比香港好得多。透過雷厲風行,敢作敢為的政府以務實發展。新加坡在多個領域這幾年都追趕過香港。拿旅遊來說,自迪士尼之後,香港已經沒有發展到一些大型的新景點。但新加坡就發展了聖浪淘沙,及環球影城,而且還在發展更多的景點。從這幾年來看,新加坡的發展比香港要好很多。他說,如果想回流香港發展,不如想想上海或者是新加坡。

叔父整段的對話,背後的意思,大家都懂的,香港沒有中國早就不行了。無論是從中國來看,還是世界來看,如果香港繼續這樣下去,只會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二線城市。作為一個香港人,聽到這些意見自然是不太高興,既是心痛,但又是無可奈何,因為叔父說的都是事實。香港這十多年來確實在是停滯不前,早已經大不如前。我想叔父的意見多少代表了國內不少人的意見。很少可以從香港的朋友或傳媒聽到這樣的意見,我認為這些意見很值得參考。至少能夠讓我們看到另一個角度的意見,另類的 "擴闊眼界",不再做自滿的港燦。





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

買樓好,還是買股好?

投資股票好,還是投資地產好?

在投資上,常常都會遇到這一個問題,究竟投資哪一樣好呢?

股票因其股價波幅大,常被定性為高風險;物業則較穩定,而且是以實物存在,所以予人安心穩陣的感覺。所以不少人都會指出物業投資比股票投資好。

但我的想法是其實兩者都沒有分別。

假設,有一位投資者持有數百個物業。一天會計師建議這個投資者成立一間公司,再把所有的物業都轉名至這間公司。原因是這樣可以節省到一定的稅項。所以投資者聽取了會計師的建議,開設了公司,把所有的物業都轉至這間公司的名下。

在這個時候,投資者就不再是物業的持有人了。所有的物業都屬於了這間公司,投資者只持有公司的股票;投資者現在是投資股票,而不再是投資物業。

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思想,那投資者就是由 "較穩陣的物業投資" 轉變為 "高風險的股票投資" 了嗎。但事實上,投資者所持有實質資產根本沒有改變。投資者最終投資的資產還是物業。改變的只是投資的名目,由 "地產"變為 "股票",僅此而已。他的風險或者回報並沒有因為由物業轉為股票而改變。所以投資這間公司的股票,還是投資地產好呢?對這位投資者來說,其實就沒有分別。這間公司的股票既是物業,物業同樣也是股票。

在這個投資者的眼中,公司/股票甚至不能稱得上是資產。因為公司/股票只是盛載物業這資產的媒體。真正的資產還是那些物業。"投資股票好,還是投資地產好?"這個問題也就不能夠成立。因為兩樣東西不能夠相題並論。地產是一種資產,股票只是一種控制資產的媒體。股票並不是資產的最終形式,它所代表的是一間公司的資產。在這個例子就是那數百個物業。

從這個例子引伸下去,所謂的投資股票好,還是投資地產好。其實應該重整為:投資股票背後的那資產好,還是物業好?

當選擇投資股票,還是物業之時,投資者應該考量的是股票背後的資產。股票市場上,股票可以代表的資產可以是任可一種可以值錢的東西,例子中的物業只是其中一種。股票也可以代表發電廠,港口,工廠,等等。在考量買入股票或是投資買樓時,應該做的是比較背後的資產。

如果物業是優質的資產,那就投資地產;公司擁有的是優質資產,那就投資那公司的股票。優質的資產就是值得投資,根本沒有需要執著於是股票,還是地產。最重要的是買入了甚麼資產!!!!

2014年11月5日星期三

從股票學到的東西 - 渣打, Tesco

最近看到渣打銀行因為業績倒退,以及與美國監管當局的問題有可能死灰復燃,令到股價大跌。今年的股價就跌了三成之多!!很幸運,因為上一年為了買樓4,而把所有的渣打股票都賣了套現資金。避過了這次的跌幅。要不然,在這次的跌勢中,我也應該會損失不少。

這一年,接二連三有傳統上認為穩陣的大公司發生問題,令到股價大幅下滑。除了渣打之外,還有英國最大的超級市場,Tesco,業續因競爭加劇,市場佔有率減少而降低,又因帳目有問題,觸發起股價進一步下挫,令到市值差不多減少了一半。作為 Tesco 大股東之一,甚至連巴菲特都要認錯,認為這是他其中一項最差的投資。

這些事情,令我重新思考在股票投資上的方法。

一路以來,我都喜歡投資大公司,貪圖它們的業務相對穩定,管治上也有一定水平。但現在看來,大公司也不一定等於百分之百的穩陣。大公司的業務可以隨著時間及環境的轉變,而受到影響。以渣打為例,監管條例的收緊增加了成本,新興市場的疲弱環境直接影響到業績; Tesco,競爭加劇,消費者購物模式的轉變,架構太大反而令到業務難以轉型。

作為一個小小小投資者,面對這些風險,其實是處於一個很被動的位置。小散戶沒有可能清楚知道公司的細節。很多時之所以投資在大公司上,相信很多投資者,包括我,其實只是建立於一個 "信" 字,以及粗略知道公司的業務。

相信公司以往的表現,相信公司不會倒閉,相信公司的管理層,相信公司可以繼續賺錢 ......

或許有人會說,可以分析這些公司。但作為一個散戶,可以得到的資料本來就已經很有限。年報是其中一個最可靠的消息來源,但有多少可以有心機可以像分析師一樣,詳細分析每間公司呢。像渣打,這樣的國際級金融銀行,年報就至少有幾百頁!即使有這樣的心機,又有幾多人有足夠的知識去進行分析。更何況,清楚一間公司可不只有年報,還有它的管理層的能力,內部的架構等等。而這些小散戶多數都難以得知真實的狀況。結果還是靠對於公司的信任。

即使詳細分析了年報,幸運清楚知道公司的營運狀況。投資的公司也可能突然出現黑天鵝事件。渣打,突然爆出被監管當局調查;Tesco,過往的帳目有問題,虛報了盈利。這些都是小散戶,甚至股神也防不勝防。

在這種情形下,散戶可以做到的真的不多。在股票投資上,只可以減少集中在投資一兩隻股票上。無論公司有多好,也要儘量避免依重在特別一間公司上,把投資組合分散到多間公司上。萬一其中一間公司受到黑天鵝事件影響,或者錯估公司的前景,那也可以減少損失。始終賺錢固之然重要,但先要還是減少蝕錢的機會。

至於說,目前對於這兩間公司的見解。

Tesco,作為顧客及超市員工,親身感受到英國超級市場的競爭。各間超級市場都扭盡六壬,大打優惠戰來吸引顧客。這些優惠壓縮了超市的利潤空間。不進行優惠戰的話,則會喪失市場佔有率;打價格戰又會減少利潤。在這個兩難局面之下,短期內,英國超市業也不太值得投資。特別是 Tesco 的架構太大,要轉型的話,需要更長的時間。當然,如果股價跌太低殘,那就另作別論。

渣打,銀行的業務太過複雜,財技五花八門,特別是像渣打這樣的國際性銀行。銀行的細節絕對不是普通散戶能夠分析得到。投資這類的銀行是信任及宏觀,多於分析銀行本身。買不買,在於相不相信這間百年老店可以走出目前的困境。



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